Featured image of post 109-2 學期心得

109-2 學期心得

三下的學期心得

這學期一共修了 19 學分,也算是蠻剛好的。這學期開始比較常去健身和打羽球,也有加 Winston 的實驗室看看(沒做什麼事情),也面試了不少實習的工作,去見見世面(最後幾乎都沒被錄取),也繼續了上學期加入的爵士樂社,最後很可惜因為疫情所以沒辦法辦期末表演。

感覺起來真的是目前為止大學生活最充實的一個學期了。

實驗室

因為上學期修了感知運算,所以就想說可以問看看 Winston 能不能讓我加實驗室看看,雖然聽說好像很難加,不過還好我有顧好成績所以實際上沒遇到什麼困難。我在暑假寄信問了之後,可能教授很忙所以過了好一陣子才回信,回說希望我寄成績單和 CV 給他看(真的是非常喜歡 CV 的教授),剛好我為了實習有硬湊出一個 CV,所以就直接給他,過沒多久就說會和幾個也想加的新同學一起去跟他聊聊天(教授好像以為新加的因為都是同個年級的所以認識,但很可惜我不認識他 QQ),聊天聊完就加入他們的 slack 了。

在一開始聊天的時候教授就有說他不會去 push 我們做事情,因為才專題生而已,所以可以單純看看,不做事也沒關係,不過當然也可以奮發向上努力學習,想要什麼資源也可以跟他說,整體來說加入了之後其實還算蠻舒適的。每個禮拜四晚上都會有一個學長姐報 paper 的全體 meeting,內容是他們覺得有價值而且和他們自己研究相關的內容。雖然全體 meeting 會撞到爵士樂社,可是還是都有去聽一下,儘管有時候短時間根本聽不懂他們報告的內容,我還是都聽好聽滿,當作認識學長姐也不錯(夠上進的話可以當作每個禮拜多加兩篇 must-read)。

最後我是跟著一個學長做關於 3D rendering 的研究,看了幾篇 PIFu 系列和 NeRF 的論文,本來暑假可能要開始幫忙了,不過剛好有實習所以就什麼事情也沒幫上,希望四上開學之後可以有點貢獻,不然學分會拿的很心虛。

休閒娛樂

這學期的休閒娛樂很充實,每個禮拜去健身兩次 + 不定期打羽球,還有爵士樂社,固定練鋼琴也是繼續維持。

雖然健身之後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實際的成長,不過在穿某些衣服的時候有一點點肩膀變寬的感覺,多少有一點成就感,也希望疫情可以趕快結束,不然都要戴口罩去健身真的很慘(我是不會腹式呼吸的新手)。這學期就沒有上羽中了,因為不太喜歡被綁著一個時間要打,比較喜歡想打球的時候再約,還好學校球場的學生價很優惠,就算打單打一個小時分下來也不到 100 塊,真的可以多多利用。這學期一開始也有嘗試著晚上慢跑,跑到大安森林公園或是學校內繞一繞,但後來就因為姿勢不對或是久坐所以腳會痛,就沒什麼再繼續跑了 QQ(神奇的是打球跟健身還可以繼續)。爵士樂社的話感覺這學期還是沒什麼長進,真的要說有什麼進步的話,應該是比上學期更踴躍一點點的上台 JAM,一方面是抱持著我就爛的心態上去亂彈也不會怎樣,二方面是希望能夠進步快一點,但琴藝的進步好像沒有很顯著,如果想要進步的話可能還是要自己練再去 JAM 才會更快進步。最後是鋼琴的部份,之前寒假買的新譜(蕭邦夜曲全集)似乎沒有被好好的使用,都還是一直在練本來的第 1 首敘事曲,可惜還是沒練完就三級警戒了,不知道下一次回去之後會彈成什麼樣子,感覺有一點進步的地方應該是踏版吧,之前都是幾乎一路踩到底或是看心情踩,有注意之後就真的有變比較好聽一點,至少不會整坨混在一起,明顯到我這種人都聽的出來(參考好和弦的影片)。

必修

必修剩下最後一堂了,即將邁入大四沒有必修的老屁股時期了。

計算機網路實驗 - 林風

推薦分數:3 / 5

這堂克主要教的是怎麼設定一些網路相關的服務,比如說用一個 AP 來做自己的 WIFI 熱點,在登入的時候會有個彈出式視窗要求使用者輸入帳號跟密碼(很類似學校網路的用法),以及各種操作讓 AP 做到我們想讓他做的事情等等的。

整體來說學到的東西應該要很多才對,不過因為時間真的很趕,而且很多時候只要重開虛擬機或是重灌一次,甚至是換一個人的電腦重做一次就可以了,真的做不出來的時候就很可能是因為課堂上發的機器出問題了(有時候會用到 AP),並且因為助教給的投影片上面的指令就那樣,照打一遍可以動的話很棒,但是照打一遍不能動的時候真的有點不知道要怎麼搜尋相關的資料,一方面是因為要重現很久以前的實驗就必須用很舊版本的作業系統,另一方面是真的要搞懂每一個指令分別在做什麼真的太困難了,時間非常的不足。所以這堂課就變得像是打指令課,然後不會動的話就去問助教,或是先自己從頭開始再做一遍,沒有真的弄懂背後發生的事情蠻可惜的(應該也是有認真的同學有弄懂,不過應該需要花超多時間)。

這堂課沒有考試,分數算法是三次實驗 + 相對應的報告,還有期末專題。所有的成績都是跟學期初分到的組員一起算的,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找好組員,不然之後會很痛苦,不做事的人就會把事情平均分攤到其他人身上,雖然在每一次實驗的報告都會有組員分別負責的百分比,不過就算沒做事的組員分數被扣掉了,被扣掉的分數還是沒有加到多做事的組員身上,真的是蠻虧的。所以最後就吃了一個 A,可能是因為期末作業有點小混,只做了一個很陽春的 GPA 計算系統(雖然教授覺得我們做的很好,但是助教不領情)。因為也算是必修所以必須得修完,不過實際上收穫的有點讓人失望。

選修

因為必修只有一個,所以這學期有很多選修。

網路服務程式設計 - 黃鐘揚

推薦分數:5 / 5

這堂課比較特別,是在上學期的時候因為幫同學修他的期末作業,所以就想說也來修修看,剛好重新學一次怎麼寫網頁,不然之前用 Django 寫出來的真的是有點破破爛爛的…。這堂課主要是教 JS 系列的技術(React + Node),前後端都會學到,雖然不完全是最新的,不過也都算是不久以前才出現的新技術,這樣的好處是寫的東西不至於太老舊缺乏更新,但也不會新到會踩沒有人踩過的雷點。並且也看的出教授很努力的備課,因為網頁技術這種東西更新的非常快,所以常常會有新東西出現,雖然課程不會強迫學那些最新的東西,不過還是可以透過投影片有多一點點的了解。

這堂課的評分方式可以說都算是作業,有很多次作業加上 4 次的黑客松,能算是一個要在課堂上完成的小作業,期末的話也是只要交一個分組的期末作業就好了,值得一提的是,上學期本來聽說期末的評分會因為分組的人數而大打折扣(也就是相同的工作量放到多人一組的組別就會讓分數變得比較低),這學期似乎有刻意避免這件事,特別說不會因為分組人數多或少就對評分有所影響,是看最終成品的完成度來決定的,可能是想鼓勵大家和別人協作,是個寶貴的經驗。不過雖然這樣說,只要前面的作業都有好好寫,都有達成他的「額外要求」(作業會有普通要求跟額外要求,通常額外要求可能會需要多一點點時間),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期末做的不夠好會沒 A+,當然前提是寫完作業要夠熟悉,不然到黑客松的時候寫不出來就很虧。

整體來說是非常充實而且有趣也有用的課,因為網頁的職缺,不管是前後端,都蠻容易找的,而且在課程結束之後也可以將之前寫過的作業公開在 github 上面,充實一下版面,其實算是蠻超值的。

機器學習 - 李宏毅

推薦分數:4 / 5

單就課程內容的話其實很充實,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機器學習議題,不過讓人比較不舒適的地方是計算資源的部份,沒有一個自己固定可以使用的計算資源的話真的會有一點辛苦,而且我算是有系上的工作站可以使用了(有時候還是會被大家用壞),如果只用免費的 google colab 的話應該真的會超級困難,跑個沒兩三下就被終止之類的。不過有穩定的計算資源的話(自己花錢組機器,或是花錢買計算資源),並且作業也都有好好的練習的話,應該可以是成為機器學習大師的第一步。

這堂課評分都是看作業,上課也可以不用到場,除非想問問題,不然上課的影片都會錄影,我自己是一堂都沒去,等著助教上傳影片之後再看,還可以 1.75~2 倍速看,效率加倍。而且雖然總共有 15 次作業,但只取其中最高的 10 次,也就是說可以在前 10 次作業都拿到 9 分,甚至是只要前 9 次作業拿到滿分 10 分以上的話,一直到學期結束都可以不用做作業了,不過當然很困難,這學期的作業難度比起之前高了不少(據說的),有好幾個作業都是要 train 到天荒地老才能拿到 9 分的(還不一定有 10 分,因為 10 分要 private leaderboard 也超過助教的 baseline 才有 10 分),不過好加在有強者同學的幫忙,有時候就是 train 不出來,但問同學就可以知道問題大概出在哪,雖然對學習可能不太好(最理想的學習方式可能是自己試出來),但也可以算是個渡過這堂課的辦法之一。

李宏毅教授的教材都是自己編的,他的上課影片其實不會很枯燥,也很有屬於教授的步調,只論影片的話滿分 5 分應該可以有 10 分吧。如果是想要學基礎理論的話可以看林軒田教授的影片,如果是想要學更實務一點的話李宏毅教授的影片絕對是最讚的之一,不只會提到一些基礎的觀念,也會帶到教授自己 train 的經驗,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論文的實驗結果,看影片就等於是論文的懶人包了,還算蠻充實的。

如果有足夠的預算和心力的話,這堂課真的能算是很值得的課,不管是從 0 開始學或是已經有基本了解的都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(沒有計算資源的話可能就要靠毅力來克服了)。

網路資訊檢索與探勘(IR)- 鄭卜壬

推薦分數:4.8 / 5

整體來說可以學到不少東西,不過因為是開在早上,所以很容易上到第二堂的時候就睡著(跟系統程式設計一樣),不過老師上一個學期有錄的影片也會放到課程網上,而教授也說考試只會考影片跟上課講的重疊部份,其實可以不用去上課也沒關係。推薦分數扣掉的 0.2 純粹是因為開在早上又連續三堂,有點難享受實體的快樂(後來三級之後線上上課只剩下影片,感覺起來其實也差不多,因為就算去實體的也沒聽進多少 QQ),不過也是個人看法而已僅供參考。

課程的評分是若干次的手寫作業和期中考加上期末 project。手寫作業經常會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教授的課程網頁上面,要記得定期去看一下,不然很容易會錯過。課程教的會是從 information retrieval 切入的角度,有很多東西都是以前可能有看過的(例如各種 machine learning 課出現過的東西),不過在這堂課裡面會重新用 IR 的角度再看一次。雖然實際上在使用的那些東西需要不少數學的基礎,但因為時間以及課程性質(並不是一堂強調數學的課程)就沒有花很多時間在說明數學的內容,老實說用機率的分佈來表示一個 model 的方法我到現在還沒有弄的很清楚,要完全理解的話可能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行。如果期末專題認真做的話還有機會可以發 paper,但因為真的有一定的難度,組員也沒有說到很悠閒,所以大家最終就做了一個歌曲推薦的 project,做出來其實感覺還蠻好玩的,儘管我負責的是網頁的部份,跟 IR 的關聯並沒有很大,不過還是讓人覺得 IR 並沒有想像中的離我們那麼遙遠。

高等多媒體資訊分析與檢索(aMMAI)- 徐宏民

通識

本來我這學期的通識是還剩下 5 學分要修,不過剛好都三類加選到,而且也都是蠻想上的課,所以就算還會剩下 1 學分通識還是修了。

邏輯 - 傅皓政

推薦分數:5 / 5

這堂課應該是從大一的時候就有聽說過的優質好課了,應該可以算是涼爽的夢幻通識,實際上下來也是這麼覺得,對於理工科系的人絕對不會有什麼難度,卻可以當作 2 學分通識的一個優質好課,相信只要每周花一點點(真的很少)的時間,甚至不花時間就可以輕鬆 A+。評分方式是有期中期末考,加上不定期的作業。期中期末考的都可以上網找考古題,原則上題型就是長那樣不會變了,除了有時候老師上課會講的特別題目之外(我這個學期的期中就剛好沒有特別題),其他的真的不怎麼難,當然前提也是要能夠看懂他的符號表示方法。作業的話,真的是佛心的練習題而已,網路上就有答案,然後要上傳的是自己批改後的結果,只要有在時間內上傳,作業分數都是 A+(或是 A 我忘了)。我自己是都有去上課,去上課的話只要有回答老師問題,或是下課去問老師問題,就可以拿到加分小卡,不過我因為是第二周才三類加選到這堂課,所以完全不知道關於加分小卡的規則。但我也可以蠻肯定的是只要有學會上課教的東西,加分小卡應該都是多餘的(除非是想要預留一些期中期末的犯錯空間)。去上課還有另一個優點是可以知道考試的題目要怎麼寫,因為推理的部份大家其實都會,問題是在怎麼表示成老師要求的表示方式,例如真值表要怎麼畫,真值樹要用哪些符號來畫等等的,雖然似乎也可以等到考前助教發資料或是問同學,不過我是都上課就多少記一點起來,感覺比較輕鬆一點。

如果是只想要過的話,整體花下來的時間可能可以不到 10 小時,而且要 A+ 也不會多花很多時間,因此的確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優質甜涼課,可以作為大三大四刷 GPA 的首選沒有問題。

音樂作品欣賞二 - 蔡世豪

推薦分數:5 / 5

這堂課應該也是我從大一選到大三的課,直到大三下才用第三類加選選到(可以發現我的選課運有多爛),因為一直覺得自己對於音樂的理解太狹隘了,一直沒有接觸鋼琴以外的古典音樂作品(雖然說只接觸鋼琴的居多但也只對幾個音樂家比較有涉獵而已),所以一直都非常想要上看看這種課。早在大一的時候就有聽說這堂課會有校外的婆婆媽媽在後面旁聽,這學期總算有機會見識一下了。這堂課早上下午都有,某些課程內容早上跟下午的內容會不一樣,而且每個學期的內容也都會不一樣,像我三上(上一個學期)的時候好像就因為是某個音樂家紀念的一年(好像是舒伯特還是蕭邦,真的忘了……),就花了不少的篇幅介紹該音樂家。而我這學期上的是從最古早開始講起,從單音音樂開始,講到貝多芬學期就結束了,課程大綱上面是講會講到蕭邦,不過整學期幾乎都沒有講…讓人大失所望。

課程評分的方式是點名 + 期中報告跟期末考,點名的話老師會在課堂的某一個時機點把點名表傳下去,時間真的不怎麼固定所以還是都到會比較好(外教劇場也很舒服,坐著享受完全不虧),神奇的是雖然會想睡覺,但真的不會像早九連三一樣直接不小心睡著,差不多是在快要撐不住的時候下課,真的必須說連續兩堂課剛剛好。期中報告的話是選一首上課有提過的曲子寫心得,因為我真的文筆不好,聽音樂也是喜歡聽勝過分享感受,好像是拿個 88 跟班平均差不多,要怎麼高分我也真的不清楚,有興趣的人可以問看看助教再跟我說(我也蠻好奇的)。這學期本來要期末考的因為疫情太可怕所以改成期末報告,本來據說期末考不容易寫,就算是平常有在聽音樂的也不一定能夠答得很好,最後就因為變成期末報告了無法體驗它的威力,報告的話我也是差不多拿個跟班平均差不多的分數,最後就吃了個 A,只能說想要 A+ 的話應該沒有很容易,不過當作多聽聽多看看也不在意成績的話,就會是一個很讚的課。老師本來要請人來現場表演,年齡層從低到高,但可惜只聽到大學生演奏的之後就遠距了(我記得好像是國中 -> 高中 -> 大學的學生依序來表演),超級可惜。更可惜的是因為疫情也順便錯過了老師本人的不定期現場演奏,還沒遠距之前,老師的彈奏真的讓人覺得不愧是專業的,跟自己這種業餘的比起來實在是差很多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Last updated on Oct 01, 2021 23:01 +0800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